
SERVICE PHONE
13888310615发布时间:2025-07-03 06:54:30 点击量:
最近,90后数学教授王虹在北大开讲座,现场座无虚席,中科院院士田刚、北大数院研究员韦东奕都专程去听她的讲座。
韦东奕连续三天被拍到听课,他总是坐在第一排,态度非常认真。课间时,王虹和韦东奕交流了数学问题。
有人拍了一段现场小视频,发布后迅速登上各大平台热搜。他们的对话普通人听不懂,只觉得像是“学霸间的加密对话”。
目前,王虹是纽约大学库朗数学研究所副教授。今年9月,她还将出任法国高等科学研究所(IHES)数学学科终身教授。
今年2月份,王虹和数学家Joshua Zahl共同发表一篇论文,成功攻克了困扰数学家们一个多世纪的超级难题“三维挂谷猜想”。
这一成果在数学界引发轩然大波。多位专家预测,王虹或将凭此锁定下届菲尔兹奖。那是数学领域公认的最高荣誉。
王虹和韦东奕都出生于1991年,两人都非常年轻,又是公认的北大数学天才。韦东奕被网友奉为“韦神”,相比之下,王虹在网上相当低调。
王虹是来自小镇的女孩。1991年,她出生于广西桂林市平乐县沙子镇,父母是沙子中学的普通教师。
出身教师家庭,父母很看重王虹的教育。5岁时,她在父母指导下已掌握一年级全部知识,于是直接跳级上了小学二年级。
王虹有很强的自学能力。每学期开学前,她都会提前自学一遍课本。自学能让她学会自己思考,避免学校“填鸭式”的教育。
在学习过程中,遇到不会不懂的地方,王虹很少向老师求助。她通常是自己查资料和思考,或者和同学讨论。这让她一直保持独立思考能力,而不是依赖老师。
2004年,13岁的王虹参加中考,考上了桂林中学。刚入校时,她的成绩并不算好,全年级排到100名之外。
王虹并没有慌乱,而是依照自己的节奏,坚持自学和思考,慢慢追了上来。后来,她的成绩稳定在全年级前10名以内。
2007年,王虹参考高考,顺利考上了北大。当年,她的分数是653分,被北大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录取。那年,她16岁。
王虹当年报考志愿,应该是先考虑学校后考虑专业的。地球与空间科学并不是她特别喜欢的,所以大二时她换了专业,换到了传说中的“疯人院”数学系。
在北大老师眼中,王虹非常有毅力。有次,老师布置一个几何难题,只是让大家试试看。大部分人思考半个月没有思路就放弃了,王虹却整整花了半个学期去钻研,直到最终解决了问题。
对王虹来说,解决难题就像玩密室逃脱,卡关时就倒着写公式‘激活右脑’。这样坚持不放弃的劲头儿,也是她获得成功的秘籍之一。
北大高手如云,王虹一开始成绩并不是特别好,也有不想学数学的时候。不过,成绩总是要搞上去的,她有段时间逼迫自己去学,但并没有太大用。
后来她就做了反省,认为还是要休息够,带着开心的情绪去学。当然,基本的学习时间也是要保证的。经过努力,成绩总算追了上来乐虎下载。
比起考试,王虹更喜欢做研究。考试有时间限制,需要尽快试出正确的方法。但做研究没有时间限制,可以花很长时间去想一个问题,脑袋里什么乱七八糟的想法都可以试一试。
2011年,王虹拿到了数学学士学位,之后去法国进行深造。在法国时,她做数学研究有些迷茫,索性就去学建筑了。
她学了半年建筑,觉得建筑更难,于是又回来学数学。转回来的原因很简单,她不知道学建筑该怎么学,但学数学至少知道怎么学。
做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,累了要允许自己休息,迷茫时也要允许自己去探索。在不断的探索和迷茫中,人最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路。
之后,王虹去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乐虎网址。2019年,她在著名数学家Larry Guth的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,顺利拿到博士学位。
博士毕业后,王虹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。那里曾汇聚过全球最顶尖的数学和物理学者。
凭借限制性猜想、局部光滑性猜想及相关问题上的突破性研究,王虹与其他两位学者共同获得Maryam Mirzakhani新前沿奖。该奖重在表彰在学术生涯早期取得显著成就的女性数学家。
也是在这里,她和数学家Joshua Zahl一起做出了三维挂谷猜想。那是一百多年前日本数学家挂谷宗一提出的平面几何谜题,是调和分析与几何学中的百年难题。
凭借这篇论文,王虹极有可能在2026年成为首位获得菲尔兹奖的中国籍数学家,以及全球第三位拿下菲尔兹奖的女数学家。
菲尔兹奖是数学界至高荣耀,被誉为“数学界的诺贝尔奖”。每4年颁发一次奖,只给40岁以下的数学家。
截至目前,全世界共有65位数学家获得菲尔兹奖,其中2位为华裔数学家,分别为数学家丘成桐和陶哲轩,获奖时间是1982年和2006年。
两位数学家前辈对王虹的评价非常高。丘成桐称赞王虹的挂谷猜想是“中国数学崛起的信号弹”,陶哲轩也认为她的成就“是几何测度论领域的里程碑”。
王虹在三维挂谷猜想上的突破,引发了整个科学界的关注。今年5月份,法国高等科学研究所(IHES)宣布,王虹将于9月1日起正式出任该所数学学科终身教授。
从小镇女孩儿到国际顶尖数学家,王虹这一路并不轻松,却也并不是靠一味的闷头苦读和努力刷题走过来的。她的一些成功经验,对普通家庭依然有启示:
她中学时的数学教师回忆,当同龄人专注竞赛刷题时,她却在研读微分几何前沿论文,当时全校仅3位老师能看懂她的提问。
摈弃了竞赛和题海战术,她的考试成绩在学霸中并没有特别突出,但她的思维却更加活跃和开阔,这为她以后做终身研究奠定了基础。
很多人会犹豫,女孩儿是否适合学数学?王虹的经历证明了数学不会歧视性别,有偏见的从来都是人心。
她强调思维碰撞的重要性,认为不同观点的交流,往往能激发新的灵感,从而推动研究进展。她鼓励研究者们积极参加学术会议,与同行交流,开阔视野。她自己也一直是这么做的。
王虹喜欢运动。在北大的时候,她喜欢打乒乓球。在法国的时候,她练习击剑,另外她还上过跆拳道网课。
她说自己每周至少花四五个小时来运动。即使学习很累的时候,也会坚持运动。运动很累,但对身体调整是有帮助的。
有人说王虹是天才少女,王虹说:“哪有什么开挂人生?我不过是把别人刷短视频的时间,用来和数学谈恋爱。”
人都难免有迷茫的时候,但优秀的学者会更专注自己选择的路。有时走在路上,王虹就会发发呆、想想数学。她知道自己有拖延症的问题,就逼自己提早开始,这样就能按计划完成工作。